第(1/3)页 祖冲之、郭守敬等天文学家都不住的点头。 "不错,天文乃是制定历法的基础,所以才如此重要。" 没有历法,人怎么生活? 祖冲之的孙辈们轻哼了一声,私下嘟囔道;"说是重要,但完全没体现出来。"星官们的地位和真正的重臣可没得比。不然,祖父制定历法怎么会受到那么多的刁难?祖暄倒是希望仙画快快提到自己父亲制定的历法,好让所有人都知道,父亲是对的。元朝,郭守敬叹一声。 星官的地位尴尬,若是天象有异,往往背锅的就是他们,尤其是真正负责干实事的那些人。长此以往,更没有什么人愿意来学天文,担任星官。 好在仙画提到了天文学,希望之后,这个局面能有所改变。不过,郭守敬想了想现在朝中的各种乱象,苦笑着摇摇头。或许,他只能希望在下一朝能有所改变了。 【历法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】 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如果没有历法,那恐怕日子将要过得稀里糊涂,不知道今年是哪年,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,不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,哪个节气。】 【农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插秧,什么时候应该割稻,什么时候应该避开洪水酷热和天寒地冻。】 【历法,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的时间指导,浸润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。】年迈的老者戴上老花眼镜,打开一本黄历为儿孙辈的喜事寻找吉时。 中年人的办公桌上放着简洁的日历,标注了公历、阴历以及各种节气,还有自己的备忘。年轻人手上戴着运动手表,一点开就是精准的时间,从年月日到小时再到分秒。 赵匡胤发出感慨: “这钟表之物,的确是方便。” 小小的一个东西,竟然就可以随时显示时间,这也太便利了! 他有些微酸,怎么后世即使是个普通人,所用之物,所过的日子都看着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好?羡慕! 他问赵普: "既然唐朝之时就能够建造那浑象台,那现在大宋是不是也能寻找到工匠?" 赵普一沉吟: “或可一试。” 反正现在要做的事情多着呢,也不在乎再多这么一样。 赵匡胤满意的点头,这就是他最 满意赵普的一点,能干实事为自己解忧。之前他有段时间冷淡赵普,是因为发现赵普居然与自己弟弟赵光义不合,但现在想到这儿,他更满意了! 不愧是朕的宰相! 民间。 老成的农人们正在趁机教导自己的后辈: “历法真的很重要,你们可以不读书,不认字,但是一定要知道历法。芒种一到,就要插秧,秋分到了,就要割稻。如果错过天时,那就要颗粒无收,饿肚子了!" 后辈们受教的点头。 原来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竟然还是仙画中所说的“科学”。 【在还没有国家只有部落的时候,华夏的老祖宗们就已经懂得了观测天时,制定历法的重要。《尚书·尧典》就有“乃命羲和,钦若昊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时。”】 遥远的东方部落中。 首领尧正在给其下的羲氏与和氏两个氏族分派命令。 “羲仲,你这段时间去到东方的肠谷,敬迎日出,观察太阳每天出来的时辰和景象。”羲仲领命而去,整整几年。 最终,将自己观察到的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。 “羲叔,你去南方的极远之地,观察太阳向南运行的景象。”羲叔也领命而去,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作为夏至。 "和仲,你去西方的昧谷居住,恭送日落,观察太阳每日落下的时辰景象。" “和叔,你去北方的幽都,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的运行。” 和仲与和叔也领命而去,最终分别以虚星在南方天空位于正中的时候作为秋分,以白昼最短的那一天作为冬至。 【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里面有一篇就被认为讲的是夏代的历法,它记录了一年里面十二个月的不同天象和气候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。而孔子也说“行夏之时”,可见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历法,并且一直绵延到了周朝。】 【周朝的时候,各诸侯国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历法,黄帝历、颛顼历、夏历、殷历、周历、鲁历,这也被称为古六历。】 【秦朝的历法就是《颛顼历》。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,自然也要把《颛顼历》奉为正统,推广到 整个天下。然后,《颛顼历》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汉武 帝前期。】 【《颛顼历》的特点呢是以十月作为每年的开始。所以各位,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初一,而不是正月初一。也不知道他们十月放不放新年假?】 秦朝 嬴政摸了摸自己的短须,有几分满意——这仙画中扮演他的伶人背影高大贵气,倒是有几分相似。 而且,又重新回顾了一下自己登基时的画面,心潮竟然有些澎湃。 他身边的李斯和太史令胡毋敬睁大了眼睛,想要看看后世的历法有哪些改动,这东西可太重要了! “新年假是什么?”公子高偷偷问大哥扶苏。扶苏也茫然的摇摇头。 现在秦朝可还没有假期这个概念,官吏们要是想请假,只能“告归”,归乡的归,基本就等于请辞回家了。 宋朝。 几名士子正在论道,一边是仙画出现后已经变得越来越少的崇古派,他们往往固执守旧,依然认为圣人之言不可逆,古制不可违。 而另一边的人数明显更多,思想要更加开放。 有人就呵呵笑两声,对崇古派道: “既然你们要崇古,何不向各位大人谏言,让历法也按照这古六历来呢?" 话语中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。 另一人附和道: “那可不就成了西汉张寿王了?” 张寿王想要改旧历不成,最后被弹劾下狱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。闻言,在场人都哈哈笑起来,只剩下几个崇古派脸上青一阵红一阵。 【《颛顼历》经过了几百年,到汉武帝时已经不太准了。】汉朝的星官们正在如常的观测星象。但此时他们却眉头紧锁。 今天是初一,每个月的第一天,按照月相来说应该是朔月,本该看不到月亮的,但此刻天空上却悬挂着一弯弦月。 有星官问出来: “是历法不准,还是月象有异?” 如果是前者那还好说,如果是后者,那可就不太好了,到时候若是给不出合适的解释,恐怕天子震怒,自己吃不了兜着走。 为首的太常令一咬牙: “待到望月的时候再看。” 第(1/3)页